邹玉香、屈爱珍、尹红珍、介留红、张萍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标本兼治,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村庄规划
按照突出乡村特色、突出实用性的原则,聘请8个专业公司,分标段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类规划的有效衔接整合,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目前已完成42村庄规划的初稿编制工作,其中2个村已完成规划评审工作。其他村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实施乡镇政府驻地脱胎换骨提升整治
突出乡镇政府驻地重点,把 12 个乡 (镇)政府驻地分为集镇功能提升、人居功能提升和沿黄生态旅游3 种类型,分别制定专项方案, 整合各乡镇现有资源,谋划包装建设项目,分类提升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改善政府驻地形象。目前,各乡镇治乱工作基本完成,车辆乱停乱放、仓库私搭乱建、线路私拉乱扯以及利用伸缩棚、遮阳网进行店外经营的乱象基本得到治理,设施建设正扎实推进。
三、推行农村环境卫生分级作业管理
县政府列支预算4819万元,分配乡镇用于环卫设施设备购置和环卫作业经费;明确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作业管理行业部门,成立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农村环卫作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考评等工作;乡(镇)根据行政区划,确定作业边界,把农村全域(包括自然村、河塘沟渠、树林边坡、山地、湿地、田间道路等)纳入农村环卫作业管理范围,成立管理机构,整合现有公益岗和享受政府补贴补助的各类农村人员,配置清扫保洁、车辆驾驶、花草树木修剪、公厕管理等环卫作业人员;根据环卫作业需要,配置各类环卫设施设备。村级由一名三委干部负责,在县、乡(镇)的指导下,管理清扫保洁、垃圾收运等环卫作业。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作业管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同步,县政府积极谋划包装项目,计划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垃圾分拣中心12座、垃圾裂解中心2座等环卫设施设备,解决垃圾中转处理问题 。目前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
四、深入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总结近三年农村厕所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入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改厕技术引进和培训力度,在全县积极鼓励引导群众自改自建、政府补贴到户的改厕组织方式,增强群众改厕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改厕使用率和满意度。在仰韶镇贺滹沱村、张村镇漏泉村、天池镇西园村试点推行大三格模式改厕,在英豪镇王沟村、南村乡后川村试点推行生态草粉模式改厕等新型改厕模式,努力破解山区缺水、防冻、地质条件差等改厕技术壁垒,尽快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省定目标。
五、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衔接农村改厕,有序推进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首先对黄河移民搬迁、扶贫搬迁等各类搬迁村庄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污水收集处理和改厕现状底数,有的放矢地整合资源规划项目,一体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厕所改造,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创造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目前,计划投资1.2亿元,涉及23个行政村污水收集处处工程的人居环境治理PPP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国家财政部项目库,预计9月可招标实施。
六、持续推进一户多宅整治
加大村庄空间环境拆改,持续推进一户多宅和拆违治乱。累计拆除治理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废旧旱厕、柴草窝棚等违章建筑60万平方米。加速村庄绿化,以省级森林特色小镇、4个省级和14个市级森林乡村为重点,植树造绿育花;结合农民群众生活特点,在通村通组道路、生产道路、河道两侧以及水库、池塘周边、村旁空闲地、村内房前屋后,兼顾经济效益,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栽植绿化苗木。今年,累计绿化面积11946亩。
七、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居环境长效机制,顶层建立管控机制,制定出台了《渑池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考评奖惩办法》《渑池县农村户改厕管护办法》等运行机制,保障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工作规范运行。中层建立管理网格,推行三级网格化管护,以乡(镇)为单位,由1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一级网格长,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任二级网格长,将20户左右村民划分为一个三级网格,由1名村干部或党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基本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没有盲区的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机制。底层搭建管护平台,通过开展五美庭院创评、实行党员积分奖励、设立人居环境监督岗等方式,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唤醒群众扫庭院、整卫生的优良传统,增进群众行为自觉,巩固整治成效。
感谢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