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公报> 正文

渑池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发布日期:2025-08-14 15:02     字体:

渑池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渑池县统计局

渑池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814

 

根据渑池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县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数和从业人员业法人单位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 71个,制造业38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个,分别占14.0%76.2%9.7%。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30.7%8.9%5.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4124人,制造业15883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49人,分别占18.8%72.7%8.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2.8%8.3%8.2%(详见表3-1)。

 

3-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505

2185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1

1789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0

99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7

628

非金属矿采选业

16

499

其他采矿业

7

216

农副食品加工业

45

1714

食品制造业

17

136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

1200

纺织业

6

17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7

251

家具制造业

5

12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5

26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2

371

医药制造业

5

444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4

5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5

497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

1822

金属制品业

16

49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3

240

专用设备制造业

15

22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6

23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6

169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4

48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7

20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9

108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5

18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

581

注:表中部分行业单位数量过少,为保护普查对象信息,不再单列。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65921.0万元,比2018年末下降44.2%;负债合计1974182.0元,比2018年末下降14.3%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28385.0元,比2018年下降33.0%(详见表3-2)。

 

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元)

负债合计

元)

营业收入

元)

合 计

2665921.6

1974182.0

2028385.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84264.3

100730.0

106122.6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5394.8

5118.2

11023.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23366.3

81656.7

200212.1

非金属矿采选业

45049.1

35024.0

47273.6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其他采矿业

5221.1

1053.6

8568.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7498.2

15331.0

59715.3

食品制造业

43451.8

17555.9

31759.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46259.9

131429.4

234824.7

烟草制品业

-

-

-

纺织业

2238.5

955.8

6292.0

纺织服装、服饰业

1002.7

402.1

2240.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3247.1

944.0

4784.3

家具制造业

4427.9

1696.4

3783.5

造纸和纸制品业

679.0

168.0

3413.7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205.1

904.9

1241.1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4763.5

2344.4

3869.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556.5

127.9

243.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1344.6

24308.6

61965.3

医药制造业

12801.9

6651.8

18571.7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6122.6

9406.1

13090.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85757.9

297420.5

337240.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155.0

2514.8

4049.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50549.1

636493.2

487766.1

金属制品业

29758.3

28412.3

16200.4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728.3

4815.0

10685.8

专用设备制造业

17607.0

5489.0

11834.0

汽车制造业

-

-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0106.9

5307.9

7229.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9177.2

10864.8

7986.6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其他制造业

1058.9

413.1

547.8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8190.1

7497.4

31637.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5569.7

2063.3

4950.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656165.4

519158.7

248697.4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7018.2

9822.8

27598.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8184.7

8100.6

12967.3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3

 

3-3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石墨及碳素制品

108298.1

饮料酒

千升

20076.3

石灰石

2052598.3

鲜、冷藏肉

6644.0

豆腐及豆制品

21.1

液晶显示屏

301.8

氧化铝

1844431.3

水泥

875605.2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301539.6

耐火材料制品

196007.1

自来水生产量

方米

4915.6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4

 

3-4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原煤

93.4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39.2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433,从业人员12674人。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433个,占1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12674人,占1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2.6%,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5.2%,建筑安装业占7.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4.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25.0%,土木工程建筑业占30.3%,建筑安装业占6.5%,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8.2%(详见表3-5)。

 

3-5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433

12674

房屋建筑业

98

3170

土木工程建筑业

109

3841

建筑安装业

33

819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93

484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0195.7万元;负债合计217258.2万元。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1796.8万元(详见表3-6)。

 

3-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万元)

负债合计

(万元)

营业收入

(万元)

合 计

540195.7

217258.2

531796.8

房屋建筑业

163163.2

59232.8

144801.8

土木工程建筑业

153398.6

74241.6

151150.9

建筑安装业

35592.4

12687.6

33104.0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88041.5

71096.2

202740.1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