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渑池 > 正文

文化甘露润仰韶 ——渑池县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9-02-27     字体:
  
  2018年,渑池县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村村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483场,实现全县236个行政村全覆盖;“送戏下乡”演出236场,电影放映2808场,受益群众10万余人……
  全面推进 高标准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渑池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仰韶文化发祥地。如今,灿烂光辉的仰韶文化依然滋润着这片土地。大力发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渑池县努力走在全市前列。”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说。
  2018年以来,渑池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文化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月16日一大早,渑池县仰韶镇后涧村文化大院人头攒动,格外热闹。原来,这里正在举办“迎新春义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一副副红火的春联,让群众不仅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春节气息,还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个文化大院建成一年多了,村里经常在这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农闲的时候我们就来参加活动,有时候听戏,有时候看电影,觉得怪有意思。”村民杨先生一边看春联,一边对记者说。
  建成一个文化大院,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渑池县按照“七个一”标准(即一个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一个宣传栏),全力做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2018年6月至12月,渑池县先后6次召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制定出台《渑池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安排、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全县12个乡镇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做到专款专用。
  为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该县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该县文广新局班子成员和二级机构负责人分工,确保责任到人,督促指导各乡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工作人员每月不少于两次深入分包乡镇和乡村跟踪进度,建立工作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周通报制度,每周五对各乡镇建设情况进行排序,定期通报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如期完工。
  截至目前,渑池县新建乡镇文化站12个,配齐相关设备,明确专人管理;全县236个行政村,除23个行政村因特殊原因无法建设以外,其余213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100%,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80%的目标。
  抓好载体 高质量利用
  《三门峡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指出,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充分利用政策、充分整合资源、充分发动群众,渑池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仅建设得好,而且利用得好,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
  走进渑池县坡头乡韩家坑村村委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戏台——韩家坑大舞台,舞台两侧“韶山韶韵韶乐唱韶光淑气 古道古槐古意传古郡遗风”的对联充满文化气息,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与大舞台相邻的是韩家坑村史馆——厚重的乡土历史博物馆,意在让村民睹物寻根、读史知村,建设美丽乡村;村史馆的左侧是一个可以容纳百人的餐厅——移风易俗餐厅,村民在此举办红白喜事,推动形成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的新风,餐厅里整齐摆放着“最美坡头人”宣传展板,其中不乏“最美党员”“最美婆婆”“最美媳妇”……
  韩家坑村党支部书记韩军民说:“2018年‘五一’前后,我们建成这个文化广场,当时请河南省板车豫剧团来村里演了9场戏,场场爆满,群众很满意。平时,我们也举行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群众积极性很高。”
  “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是渑池县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力探索。
  2018年9月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渑池县委宣传部协办的“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河南省名家艺术团文化送基层文艺演出,在渑池县仁村乡南坻坞村精彩上演,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场内容丰富的视听盛宴。2018年9月16日,由渑池县委宣传部主办,渑池县文联、渑池县天池镇承办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基层助脱贫——渑池县2018“快乐星期天”启动仪式在天池镇笃忠村举行,拉开了渑池县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的序幕。
  为保障活动效果,渑池县委宣传部成立了6个专项督导组,督导12个县直单位推动活动落实。6个专项督导组每周日深入所分包乡镇对“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进行检查,12个县直单位直接督导并协调各乡镇开展活动。
  截至目前,“快乐星期天”主题活动在该县12个乡镇已全面启动并有序开展,累计483余场次,观看群众5万余人次,实现全县236个行政村全覆盖。群众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部分乡、村已开展到第三、第四轮活动,实现了由共同组织到主动开展的转变,活动成效越来越明显,走在了全市前列。
  凝聚人心 提升干事精气神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乡村阵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稳步建设,为渑池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群众的凝聚力、精气神不断增强。走进如今的渑池县张村镇西部高桥村能看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群众精神饱满;农家书屋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图书借阅登记表满满地记了好几页;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文明高桥 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前每到星期天,就有一部分人去教堂做礼拜。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反而不高,有事儿都叫不来或者来不齐。现在,村里星期天经常开展文化活动,村民有事儿没事儿就自发到文化大院参加活动。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日益高涨,一听说村里要搞文化活动,群众的参与性就非常高,去做礼拜的时间也少了。”高桥村村委委员李娟说。截至目前,渑池县完成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10场、省委宣传部“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6场、市政府“政府采购百场戏”演出5场、“送戏下乡”演出236场、电影放映2808场。
  2018年以来,渑池县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魅力、乡土风情,各村依托建好的文化广场、戏台、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帮扶干部、党员志愿者和文艺骨干的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文艺活动演出、组织上党课、开展花椒技术培训、劳动大比拼、免费义诊等形式,走进乡村、走到地头,让基层文化阵地真正用起来、动起来、亮起来,在丰富乡村群众生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占领基层阵地,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激发了乡村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渑池县慢慢发展起来的基层文化如一缕缕春风,把温暖和甘露洒向仰韶大地。(来源:三门峡日报)
  
   打印